一、 核心概念与测量对象
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超低界面张力的高精度专用仪器。它的主要测量对象是两种不互溶液体(如油和水)之间的界面张力,尤其擅长测量在表面活性剂、微乳液等存在下达到的极低界面张力值。
•界面张力:是作用于两种不混溶流体(如油/水)界面上的力,其趋势是使界面面积收缩至最小。它是表征乳液稳定性、润湿性、铺展性等现象的关键物理量。
•超低界面张力:在普通情况下,油/水界面张力约为30-50 mN/m。加入表面活性剂后,该值可降至10⁻³ mN/m (mN/m) 甚至更低。这种超低界面张力对于形成微乳液、增强采油等领域至关重要,而传统的测量方法(如吊片法、白金板法)无法精确测量如此低的值。
二、 工作原理:形态分析
旋转滴法的原理基于力学平衡和Young-Laplace方程。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离心力对抗界面张力,通过分析液滴的形态来计算界面张力。
测量过程分解:
1.装样与旋转:
•将高密度的相(通常是水相)注入一个细长的样品管中。
•将少量低密度的相(通常是油相,即待测液滴)注入到样品管中心。
•密封样品管后,将其水平安装在一个高速旋转的转轴上。
2.液滴变形与力学平衡:
•当样品管高速旋转时,会产生强大的离心力。
•在离心力作用下,密度较低的油滴会受到指向旋转轴心的力(俗称“向心力”),使其被拉长、变形成一条细长的圆柱形或纺锤形。
•与此同时,界面张力会抵抗这种变形,试图将液滴收缩成球形(具有最小表面积的形状)。
•经过一段时间后,这两种力会达到平衡,液滴会形成一个稳定的、细长的椭球体。
3.图像分析与计算:
•仪器通过一个与旋转轴同心的光学系统(摄像头)实时观察和拍摄液滴的形态。
•在平衡状态下,液滴的直径(d) 和长度(L) 与界面张力(γ)存在明确的数学关系(由Vonnegut, Manning等人推导)。
•对于长圆柱形液滴(L >> d),界面张力可通过简化公式计算:
γ = Δρ * ω² * d³ / 32
•γ:界面张力(mN/m)
•Δρ:两相密度差(g/cm³)
•ω:旋转角速度(rad/s)
•d:液滴的稳定直径(mm或cm,注意单位统一)
仪器软件通过自动测量液滴的直径 d,并结合已知的转速 ω和密度差 Δρ,即可自动计算出超低界面张力值。
三、 仪器核心组件
一台典型的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包括:
1.高速精密电机与转轴:提供稳定、可精确控制的高速旋转(转速通常可达数千至上万RPM),这是产生足够离心力的关键。
2.样品管(毛细管):通常由耐腐蚀、光学透明的玻璃或石英制成,水平安装于转轴上。
3.同轴光学系统:
•光源:提供均匀的背光,使液滴形成清晰的轮廓。
•高速摄像头:在旋转状态下清晰捕捉液滴的图像。
4.恒温系统:精确的温度控制(通常通过帕尔贴元件或循环水浴实现),因为温度对界面张力、密度和表面活性剂性能影响巨大。
5.图像处理与控制系统:专用软件用于控制转速、采集图像、自动识别液滴轮廓、测量尺寸并进行计算。
四、优势
•超高灵敏度:是能可靠测量10⁻⁶ mN/m级别超低界面张力的商用技术。
•样品量少:仅需微升(μL)级别的油相样品,非常节省珍贵样品。
•全自动测量:现代仪器可实现从转速优化、图像捕捉到数据计算的全程自动化。
•可研究动态界面张力:通过监测液滴直径随时间的变化,可以研究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。
五、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标配组件:
1.仪器主机1台(不含配套电脑);
2.工业成像系统1套;
3.RS-232串口线2根/USB数据线1根;
4.电源线1根;
5.注射器用针头长10cm5支;
6.内径4mm样品管4支;
7.内径2mm样品管4支;
8.离心管密封用堵头5套;
9.主机旋转轴压帽2个;
10.仪器校验标样管2支。